加密貨幣市場熱度不減,比特幣(BTC)價格再次突破10萬美元,投資者們在加密貨幣市場尋找機會,一些新興的Layer 1區塊鏈如Sui備受關注,近1年SUI幣價格已升了3倍,還有投資機會嗎?本文將解析Sui的技術、生態系統和獨特之處,幫你更全面了解Sui的潛力同風險,在加密貨幣的市場中作出明智決擇。
甚麼是Sui?
在區塊鏈技術快速發展下,市場上的公鏈數量已不下數十條,而Sui有甚麼獨特之處?
Sui鏈前身原為Meta發展建立在區塊鏈上全球支付項目,但Meta因監管壓力而中止了項目。團隊成員各散東西,當中一部分成員在離開Meta後成立了Mysten Labs。在拿到Redpoint、Lightspeed、Coinbase Ventures、Electric Capital、a16z、Jump Crypto、Binance Labs等機構投資後,在2023年正式推出Sui公鏈及Sui Coin。
Sui幣的基本資料
Sui鏈使用的是Move語言建構而成,主打「低延遲、高吞吐量」,為去中心化應用(DApp)同Web3技術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,號稱可支持每秒超過12萬筆交易(TPS),平均交易確認時間低於1秒(Sub-second Finality),比起以太坊(約15 TPS)和Solana(理論的上65,000 TPS)更為優勝。
SUI幣是Sui鏈的原生代幣,發行上限是100億顆,現時流通數量約33億顆,截至2025年5月12日,Sui幣的價格是US$4.22,市值約US$140億,在加密貨幣中排名11。

熱門加密貨幣戶口收費比較 2025
SUI幣的生態應用
SUI幣的用途包括支付鏈上的Gas fee、質押、參與治理和作為生態應用的資產,而其低延遲、低gas fee和高處理能力,讓Sui鏈的DeFi、遊戲、BTCFi和社交應用等領域比起其他鏈更有潛力,吸引了大量的用戶進場。
高效的DeFi協議
Sui鏈的高處理能力和低gas fee給去中心化金融(DeFi)提供了很大的成長空間,Sui鏈支援Cetus、NAVI Protocol同DeepBook等多個協議,讓用戶可以透過不同的協議,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。用戶不用怕被高gas fee蠶食收益,同時順暢的交易體驗,也讓用戶更願意留在Sui鏈。
低延遲的遊戲優勢
Sui鏈在遊戲領域表現卓越,支援Abyss World、Run Legends和SuiPlay0X1等多個Web3遊戲項目。Sui鏈的高處理能力,確保了遊戲運行流暢,讓玩家可即時管理遊戲內的資產,同時低gas fee降低了玩家玩web3遊戲的門檻,吸引主流遊戲玩家參與Web3遊戲生態,推動用戶增長。
跨鏈應用
Sui積極拓展跨鏈應用,比特幣持有者可以參與Sui鏈上的DeFi項目,例如質押BTC賺取收益,或在交易比特幣相關的NFT。另外Sui還支援Wormhole跨鏈協議,允許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貨幣資產在Sui鏈、以太坊、Solana等公鏈間進行轉移,而且跨鏈轉賬費用低廉,如USDC跨鏈費用低至US$0.005,吸引了加密貨幣用戶參與Sui生態。
流暢的社交應用
Sui鏈的社交應用受到不少企業青睞,當中虛擬辦公平台SoWork,現時被Microsoft和哈佛商學院採用,利用Sui的高吞吐量和低延遲特點,實現實時協作和數據存儲,共享會議記錄或文件等。
另外Sui鏈上的Read2N平台,作者可將內容token化為NFT,然後在Sui上交易,版權透明且可追溯,吸引獨立創作者參與。這些社交應用顯示Sui在企業和創意領域上有不錯的發展潛力。
SUI幣投資風險
價格波動大
加密貨幣市場以高波動性著稱,SUI幣也不例外,SUI幣在2025年初時曾升到US$5.35歷史高位,但受市場調整影響,價格在2月底跌至US$2,近日又反彈至US$4,波動幅度達80%。所以投資者在投資前要了解風險告心理準備,SUI幣的價格在短期內會出現大幅波動,而且會受到市場情緒、宏觀經濟因素、同整體加密市場走勢等因素影響。
中心化風險
市場對SUI代幣經濟存在中心化隱憂,在總供應SUI幣的100億枚中,有52%的代幣未分配,按SUI團隊計劃是在2030年前逐步釋放。加上由團隊Mysten Labs持有的份額,超過80億枚SUI幣直接或間接受團隊支配,讓人疑慮團隊對SUI鏈的決策有過大影響力,例如操縱代幣釋放節奏或治理投票,損害普通投資者利益。若團隊持幣集中問題未能改善,可能引發市場信任危機,影響SUI價格穩定性同長期發展。
Layer 1市場競爭激烈
Layer 1區塊鏈有以太坊、Solana和Avalanche等成熟公鏈,Sui鏈需要與眾多公鏈競爭用戶,雖然Sui擁有高處理能力和一些技術創新的優勢,但生態發展仍處早期。若Sui未能持續吸引開發者和用戶,或其他公鏈推出更具吸引力的區塊鏈解決方案,Sui的市場份額和代幣價值可能受到影響。
投資涉及風險,本網的資訊僅作教學用途,並不構成投資意見或建議,故不應被視為作任何投資決定或行動的基礎。我們可能因用戶申請金融產品而從合作夥伴獲得少量佣金,但我們提供的內容時刻秉持獨立及客觀。產品資訊及條款,以相關機構向客戶提供的資料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