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眾多保險產品之一,儲蓄保險可謂是最具爭議性。由於其具備儲蓄及投資成分,使保單多了資產增值作用,但投保人可獲得的實際回報卻未必如預期理想,再加上保險經紀良莠不齊,不時引發爭議,使「儲蓄保險呃人」之說不徑而走。
投保儲蓄保險時,應注意以下3大陷阱,確保購買合乎個人預期回報的保單。
預期回報並非保證
曾有儲蓄保險「苦主」在網上分享,指自己及父母輩供滿多年前購買的儲蓄保險後,回報卻不似預期,向保險公司追討時,保險公司卻在條款上咬文嚼字並拒絕賠償。
小市民難以在條款爭拗中贏到保險公司,為防患未然,投保前應細閱你所簽署的文件,不要只聽保險經紀天花亂墜的描述。特別要注意的是儲蓄保險計劃書或銷售文件常提及的「預期回報」及「紅利」會受經濟周期及投資表現影響,並不一定能夠實現;只有「滿期本金保證 」或「保證回報」才是你必定可取回的金額。
供款期長保單有流動性風險
儲蓄保險的供款年期由1年至超過20年不等,長期供款固然有助養成儲錢習慣,並在獲取穩定回報之餘得到保障,然而這亦意味住資金靈活性會降低。儲蓄保險供款期內,你可用在其他進取投資計劃的資金將減少,更甚者如投保人陷入經驗困難,就可能要面臨斷供。
因此,在購買要長期供款的儲蓄保險時,你應確保供款額佔入息比重極低,甚至是無關痛癢的「閒錢」;在購買短期供款的保單時才考慮較為進取。
通脹降低回報實際價值
不少儲蓄保險的保證回報可達每年2%至3%,以低風險產品來說算是不俗,但計算通脹後只能說是大概「打和」,只能期望紅利部分表現理想才可跑贏通脹。
不過,這並不代表保證回報「平平無奇」的儲蓄保險不值得購買。一個健康的資產組合,應具備不同風險及回報的資產,購買回報及風險保守的保單,有助你平衡個人資產風險,萬一在投資股市或其他資產時失利,亦有防禦力高的保單保證回報為你扳回一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