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事起頭難,第一次投資教人份外忐忑。「蝕錢點算好啊?」「應幾時賣出?」「現價值得買入嗎?」「拎筆錢去投資定換iPhone好?」這類問題困擾不少新手。You are not alone。每位新手投資者都曾經猶豫不決,以下5招或能助你克服「新手投資恐懼症」。
為何投資新手會特別怕蝕錢?
初次入市時,許多新手都會感到焦慮與不安。當市場波動、股價下跌、或新聞報道經常提及「經濟衰退」時,這種不安更容易被放大。對不少人而言,「投資恐懼症」並非源於市場本身,而是來自對「未知」的恐懼。怕蝕錢、怕判斷錯誤、怕自己選錯時機入市。
這些心理障礙很普遍。有人因為曾目睹家人或朋友投資失利,形成「投資一定會蝕」的刻板印象;有人擔心自己財商不足,害怕犯錯;也有人總想「等個更好時機」才出手,結果長期觀望錯過機會。
其實,害怕投資並不可恥。了解這份恐懼的來源,正是踏出第一步的關鍵。當你開始意識到恐懼背後的不安來自資訊不足與心理預期,而非市場的敵意,就能逐步建立信心。只要循序漸進地學習投資入門知識、訂立明確目標、保持理性思維,「怕蝕錢」的焦慮便能慢慢轉化成對市場的理解與掌控感。
立即了解克服投資恐懼症5招:
1) 確立短/中/長期目標
投資不是盲目的數字遊戲,對多數人而言,賺錢不是終極目標,而是達成人生理想的工具。只有認清目標,才能具針對性地制定投資方案,選擇年期及風險範圍均切合自身需要的產品。
譬如說,你希望一年內去趟旅行或換手機,高風險做法是短線投資股票,穩陣但需要較多本金的方式是高息定期存款,兩者皆可完成這短期目標。若要實現中期或長期目標,如儲首期、移民、為子女儲教育基金等,則需要較長遠投資策略。為避免投資失利影響人生計劃,可能要選用月供股票等平衡風險的投資模式。
為免「希望越大,失望越大」,設定目標時,必須考慮可行性。若只懂高喊「發大財」而欠缺務實計劃,難免淪為不切實際的白日夢。
👉 推薦:學懂訂立理財目標要訣 助你成功實理夢想
2) 制定準確的收支預算
從改變生活習慣入手,節省金錢,可為你帶來更多投資彈藥。因此,投資新手平日養成記賬習慣,了解哪些支出是可免則免。假設你日花HK$20至HK$30飲咖啡,一年支出已足夠買入一手建設銀行(00939)或其他熱門收息股。當然,為投資而完全戒除物欲並不明智,請好好衡量自己願意把哪些不必要的消費轉化成投資資本。
當你清楚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與現金流,便能在不影響生活質素的前提下,合理分配投資金額,並更準確地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。這一步是理財基礎,更是建立穩定投資心態的關鍵。
3) 學習基礎投資知識
很多新手自覺不懂投資、害怕失敗,遲遲未敢跨出第一步,白白錯失機會;又或者入市後,市場稍有波動就誠惶誠恐,亂石投林地改變部署。其實,投資不必要是專家,但也不要當盲頭烏蠅。學習投資的第一步可從閱讀報章財經財或投資入門書籍入手,搞清楚「藍籌股」、「公用股」、「指數基金」、「月供股票」、「市盈率」等股市常用術語,並多閱讀分析及評論文章,了解大市及個別股票升跌的原因。
充實投資知識不但有助我們更準確地分析走勢,更能消除無知帶來的不安感、提升投資自信,減少因風吹草動而自亂陣腳,犯下不必要的錯誤。
4) 時刻保持理性
除非是投資機械人,否則每位投資者或多或少會受情緒左右。以緒緒主導投資決策,可教人一敗塗地——贏錢時心高氣傲,以不合理的價錢高追股票;在市場有風吹草動時輕率沽貨;在大勢已去堅拒認輸,在泥沼中溝貨博反彈……
當局者迷,每一位投資者難免犯錯和蝕錢,但只要盡力保持冷靜及謙遜,每一次投資失利都會是寶貴的學習經驗,而非痛罵自己「死蠢」的遺憾。
5) 準備應急資金方案
人生總難事事一帆風順,一旦遇着失業、生病等,要用錢應急,手持股票卻在「坐艇」,或迫使投資者蝕錢沽貨。要避免因瞓身投資而失去生活保障,最好預留半年或以上的生活費作應急資金,亦可考慮按個人需要,購買意外、危症、自願醫保等各式各類保險產品。緊記「亢龍有悔,盈不可久」,凡事留有一手,才能戰到最後。
👉推薦:應急基金儲6個月生活費夠唔夠?
下一步投資涉及風險,本網的資訊僅作教育用途,並不構成投資意見或建議,故不應被視為作任何投資決定或行動的基礎。我們可能因用戶申請金融產品而從合作夥伴獲得少量佣金,但我們提供的內容時刻秉持獨立及客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