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lanto logo
  • 手機App與理財資訊
    Nav item
      手機App與理財資訊
      商業解決方案
      企業服務
  • Planto logo
    EN
     | 
    Sidebar hamburger menu
    Image

    納斯達克指數投資攻略:歷史表現與QQQ/QQQM等ETF一文比較

    所有文章 » 投資入門
    最後更新: 2025年 8月 20日•  閱讀時間:3分鐘
    文章目錄文章目錄
    • 納斯達克指數是甚麼?

    • 納斯達克100指數歷史走勢回顧

    • 如何投資納斯達克指數?

    • 納指投資者須密切留意科技龍頭與宏觀經濟

    • 比較美股投資戶口收費及迎新優惠

    無論你是否有買美股,相信都必定聽過納斯達克指數,甚至對這指數耳熟能詳。納斯達克指數以科技股為主角,雲集蘋果、微軟、NVIDIA等巨頭,使指數如同科技板塊縮影。近年美國以至全球股市都以科技和新經濟股為主要帶動力量,使納指更加備受矚目。對於喜愛科技產品、關心AI及雲端發展的人而言,納指成分股的企業動向與新產品發布,更與生活息息相關。

    然而,納指成分股雖然領導股市,但亦明顯地有著高度集中度與市場波動風險。本文從納斯達克指數結構、歷史表現、重要成分股,以至納指投資工具等,多角度助你了解納斯達克指數的投資潛力與風險。

    納斯達克指數是甚麼?

    納斯達克指數主要可分為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」(NASDAQ Composite)及「納斯達克100指數」(NASDAQ 100或NDX),前者在1971年隨納斯達克交易所面世,原則上是把所有納入並追蹤納斯達克掛牌的股票;後者在1985年推出,宗旨是挑選非金融類別中市值最大、具創新潛力的企業,以作為成長型股票的代表指數。


   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(NASDAQ Composite)納斯達克100指數(NDX)
    成立時間1971年2月5日1985年1月31日推出
    選股範圍涵蓋所有NASDAQ掛牌股票(約3,500多隻),涵蓋包括金融在內的全部行業,但科技股佔指數權重約60%。精選NASDAQ上市、非金融業市值最大100間公司,科技股佔指數權重約60%。
    成分股權重與調整市值加權,按每日收盤價與總股本計算,每日重組與調整修正市值加權,設有大型公司上限與集中度限制,每季再平衡與調整。
    代表性被視為整體科技與創新市場的溫度計,涵蓋新創到大型企業,產業多元。是大型科技企業的指標,適合追蹤高成長與創新股表現。
    波動性與集中風險選股包括金融行業,理論上選股較廣泛,但實際上由於納斯達克交易所由大型科技股主導,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集中風險程度與納斯達克100指數未有明顯分別。選股高度集中於少數巨頭(Apple、Microsoft、NVIDIA 等),產業趨勢帶動明顯,波動與集中風險較高。
    Image
    ▲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選股涵蓋金融行業,惟科技股仍佔超過六成,風險分散作用有限。資料:NASDAQ
    Image
    ▲ 納斯達克100指數排除了金融行業,但整體行業分佈其實與綜合指數十分相近。資料:NASDAQ

    納斯達克100指數的10大成分股

    納指是科技股重鎮,指數中持倉佔比最高的多為大家耳熟能詳的龍頭科技企業,以下是納斯達克100指數的10大成分股。


    上市公司代號佔比
    1NvidiaNVDA14.12%
    2MicrosoftMSFT12.47%
    3Apple Inc.AAPL11.20%
    4AmazonAMZN7.96%
    5Meta PlatformsMETA6.18%
    6Broadcom Inc.AVGO4.53%
    7Alphabet Inc. (Class A)GOOGL4.12%
    8Alphabet Inc. (Class C)GOOG3.87%
    9Tesla, Inc.TSLA3.47%
    10NetflixNFLX1.69%
    資料於2025年8月19日更新。

    納斯達克100的行業分佈映照出新經濟的發展重心。截至2025年下半年,資訊科技類股佔比超過62%,消費非必需約18%,醫療保健、工業、通訊服務等其餘板塊則合計不到兩成。由於指數排除了金融業,傳統銀行與保險公司在這裡缺席,反而是半導體、雲端服務與電商平台成為主角。

    這種選股結構,使指數權重非常集中,前三名分別為NVIDIA、Microsoft與Apple,權重均超過10%。另外Amazon、Meta、Broadcom、Google、Tesla及Netflix也名列其中,顯示指數仍然由少數科技巨頭主導。因此投資納指,幾乎等同是投資這些龍頭科技股的未來。

    納斯達克100指數歷史走勢回顧

    在2015至2024年之間,納斯達克100的年化回報高達17.9%,高過同期標普500指數的約13%。在2019 年、2021年及2023年,納斯達克100分別大升42%、38%及49%,相比之下,標普500 在同期間的升幅雖然穩健,但在多數年份納斯達克100指數都跑贏。

    不過,高收益伴隨的往往是更劇烈的波動。2022年美國通脹飆升、聯儲局快速加息,納指當年就暴跌28%,而相對分散的標普500指數則跌13%,對投資者的心理質素與資產防守力都是一大考驗。

    年份Nasdaq-100S&P 500
    202434%33%
    202349%22%
    2022-28%-13%
    202138%39%
    202036%8%
    201942%34%
    20184%0%
    201716%7%
    201610%16%
    201522%13%
    資料:Curvo

    近年納指重要市場事件

    • 2020年新冠疫情:受COVID-19全球大流行影響,納指在2020年2月至3月急速下挫,短短一個月內指數重挫約30%。不過,由於科技巨頭受惠於「宅經濟」及數位轉型提速,納指在隨後數月迅速反彈,全年不跌反升,2020年納指綜合指數大升超過3成半。
    • 2022年加息周期:美聯儲快速加息以抑制高通脹,成長型科技股的估值受壓。2022年納指陷入熊市,全年下跌近三成,比標普500還要跌得深。當年納指成份股中排名前8的大型科技公司中,就有4隻股票跌幅超過50%。可見在緊縮、利率上升的大環境下,納指中的高增長股融資成本增加,資金轉向防禦型資產,使其股價下跌幅度往往比標普500更顯著。

    如何投資納斯達克指數?

    睇好納斯達克指數及科技板塊前景的投資者,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參與其中,包括傳統指數型ETF、槓桿型ETF,以及主題型ETF等,各有特性和風險考量: 

    指數型ETF

    想投資納指,最簡單的方式是透過ETF直接追蹤納指的表現,其中最知名的是Invesco QQQ Trust ETF(QQQ)。QQQ緊密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,囊括100間最大型的非金融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,是美國交易量排名前列的ETF,流動性極佳,開支比率只為0.20%。投資者只需購買一隻QQQ即可取得與納指幾乎一致的組合表現。

    另外,近年也出現了同樣追蹤納指100但費用較低的替代選擇,例如Invesco QQQ M(QQQM)開支約0.15%,適合長揸的投資者。除此之外,Vangu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ex Fund ETF(VGT) 及Technology Select Sector SPDR Fund(XLK)亦覆蓋美股主要科技公司,作用與QQQ接近。兩者管理費率更是非常之低,VGT約0.09%,XLK只為約0.08%。對於注重費用、願意聚焦純科技板塊的投資者而言,都是QQQ的絕佳低成本替代工具。

    槓桿型ETF 

    對於進取型交易者,市場上有提供槓桿倍數的納指ETF。ProShares UltraPro QQQ (TQQQ) 採用衍生工具投資,目標是每日取得納斯達克100指數三倍的漲跌幅。簡而言之,若納指當天上漲1%,TQQQ力求上漲3%;反之指數下跌1%,TQQQ可能下跌3%。

    槓桿ETF能讓投資者在看對方向時獲得數倍收益,但其風險極高,不適合長期持有。由於每日槓桿重設及複利效應,長期報酬未必等同於簡單的3倍放大,甚至在劇烈波動市況下可能出現嚴重損耗。

    與TQQQ相反的是ProShares UltraPro Short QQQ(SQQQ)。當納指跌1%時,理論上該ETF漲約3%。SQQQ常被用來短期對沖科技股部位,但長期持有因「複利侵蝕」效果會大幅虧損。使用此類工具,務必嚴控倉位並密切關注市場走勢,在享受高槓桿潛在收益的同時,充分認識其高風險特性。

    納指投資者須密切留意科技龍頭與宏觀經濟

    投資納指,實際上就是押注一批超大型科技龍頭。Apple、Microsoft、Google、Amazon、NVIDIA、Tesla、Meta等公司合計佔比相當重,它們的漲跌幾乎決定了整個指數的方向。AI、雲計算、新能源車等創新題材,為這些企業帶來長期增長動能,但同時也令納指對科技板塊的依賴更加集中。

    然而,宏觀經濟的變化對這些高估值股影響巨大。加息、通膨與資金流動性收緊,會使未來獲利的折現值下降,從而導致估值迅速壓縮。2022年就出現過成長股大幅修正的情況。相反,一旦市場預期利率見頂,資金往往迅速回流,帶動納指反彈。因此,投資者需要同時關注兩個層面:一是科技巨頭的基本面與創新方向,二是利率與通膨週期的宏觀環境,以清晰地把握納指的波動與長期潛力。

    比較美股投資戶口收費及迎新優惠

    港股
    美股
    加密貨幣

    Share:
    Share via FacebookShare via TwitterShare via WhatsAppShare via LinkedInShare via URL
    Share via FacebookShare via TwitterShare via WhatsAppShare via LinkedInShare via URL
    作者簡介<br/>Planto理財教學團隊

    作者簡介
    Planto理財教學團隊

    Planto理財教學團隊由Planto的理財資訊分析員、研究人員、資深內容編輯及金融科技專家組成,致力提供貼地、專業且中立的理財知識與教學內容,協助讀者作出明智的日常財務決策。認識Planto團隊

    Planto half screen app
    追蹤開支、計劃目標,一切簡單無比簡簡單單地理財
    追蹤我們,接收更多實用資訊!
    instagram
    Instagram
    @planto.hk
    facebook
    Facebook
    @Planto.HK
    linkedin
    LinkedIn
    文章目錄文章目錄
    • 納斯達克指數是甚麼?

    • 納斯達克100指數歷史走勢回顧

    • 如何投資納斯達克指數?

    • 納指投資者須密切留意科技龍頭與宏觀經濟

    • 比較美股投資戶口收費及迎新優惠
    Close

    免費訂閱Planto電子報

    緊貼理財知識+最新優惠

    Planto理財App免費試用

    全港下載量超過200,000

    Apple StoreGoogle Play
    MobileMobile
    Planto white logo
    香港灣仔駱克道3號22樓
    Planto Limited © 2025
    虛擬銀行
    虛擬銀行迎新優惠虛擬銀行存款利率比較虛擬銀行銀扣賬卡 / 信用卡虛擬銀行貸款
    虛擬銀行
    dropdown ic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