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lanto logo
  • 手機App與理財資訊
    Nav item
      手機App與理財資訊
      商業解決方案
      企業服務
  • Planto logo
    EN
     | 
    Sidebar hamburger menu
    Image

    智選基金〡如何選擇基金?留意這4大要點

    所有文章
    最後更新: 2025年 10月 10日•  閱讀時間:3分鐘
    文章目錄文章目錄
    • 基金是甚麼?公募、互惠基金與ETF的基礎概念

    • 認識主流的基金類別

    • 選擇基金的4大原則

    • 比較美股投資戶口收費及迎新優惠

    基金是「懶人」資產增值工具,投資者將資金交予機構,由基金經理為你以人為決策、追蹤指數等方式為你操盤。因此,買基金等同對基金公司及管理人投下信任票。

    近年香港的ETF與基金市場極為活躍。根據港交所數據,2025年上半年香港ETF的平均每日成交額已飆升至HK$338億,比去年同期的約HK$119億大幅增長 184%。

    儘管是將決策外判,但投資者一開始還是要選好基金,才能享受箇中便利。市場上的基金種類眾多,投資的主題、地域及資產種類各異,新手應如何選擇基金?

    基金是甚麼?公募、互惠基金與ETF的基礎概念

    基金的核心概念,是集合眾人資金,交由專業管理人投資。這個機制使小額投資者能享受分散風險、降低研究成本與節省交易時間的好處。

    公募基金 vs 私募基金

    市場上的基金可分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

    • 公募基金:對公眾開放,受香港證監會(SFC)監管,投資資訊透明,適合一般投資者。主要類型包括互惠基金(Mutual Fund)與交易所買賣基金(ETF)
    • 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僅限合資格投資者(通常為高淨值人士或投資機構),入場門檻高,資訊披露較少,投資策略靈活但風險也更高。

    互惠基金 vs ETF:兩種常見的公募型態

    雖然兩者都是基金,但在操作方式、費用與靈活性上有明顯不同:

    類別互惠基金(Mutual Fund)交易所買賣基金(ETF)
    買賣方式向基金公司申購或贖回,以每日淨值(NAV)交易在交易所即時買賣,價格隨市場波動
    透明度持倉更新頻率低(通常每月或每季)實時公布持倉與指數追蹤情況
    成本結構可能收取認購費、贖回費、管理費、託管費通常無認購/贖回費,但有交易佣金與買賣價差
    適合對象偏好長線持有與分紅收益者追求靈活操作與低成本者

    認識主流的基金類別

    投資基金的真正價值,在於用有限資金參與多元資產。但要享受這個優勢,首要條件是設計出一個符合自己目標與風險承受度的資產分佈策略。你可從認識各種基金類型入手:

    • 股票型基金:潛在回報最高,但波動也最大,適合追求長期增值的投資者。
    • 債券型基金:波動較小、收益穩定,是組合中的穩定器;不過高收益債風險可接近股票。
    • 貨幣型或現金管理基金:幾乎無波動,流動性高,適合作為短期現金停泊地或應急資金。
    • 混合型或組合基金:同時配置股票與債券,省卻自行調整的麻煩,適合想「一鍵配置」的新手。

    一般而言,股票比例越高,回報與波動越大;而債券與現金比例愈高,組合越穩但增值潛力較低。

    選擇基金的4大原則

    1. 了解基金類別及主題

    互惠基金設有不同的投資主題、地域及資產,多數直接反映在其名字上。以「安聯環球人工智能股票基金」為例,「安聯」是基金公司名稱,「環球」是投資地域範圍、「人工智能」是投資產業、「股票」是基金持有的資產。

    不過,有時單憑名字未必能準確掌握基金投資策略,如安聯這個「環球基金」的九成資產都投資在美國,比例與一些「美國基金」相若,因此買基金前要多閱讀資料,不能單看名字就下決定。

    投資前應細讀基金簡報與年報,檢視持倉分佈、地域比例與行業集中度,才能真正了解它在投甚麼、風險在哪裡。許多投資者錯在「以名取義」,最後發現買到的,根本不是自己以為的基金。

    2. 建構資產分佈比例

    買基金形同一次過投資多項資產,達至分散投資效果,你須按個人投資目標及風險偏好,調查資產比例。

    簡單來說,股票型基金的潛在回報及風險都是最高;債券基金一般較為平穩,除非投資的是高收益債券則另作別論;貨幣基金幾乎沒有風險,但回報不高,僅略高於定期存款。市場上也有股債兼買的混合型基金,以及投資其他基金的組合基金。

    你可考慮自己能承受多少風險,從而決定資產組合中的股債比例。多數投資專家建議,年輕人能承受較多風險,可以主要買入股票基金,並隨着年齡增長,慢慢買入更多的債券及貨幣基金資產。當然,這只是籠統建議,不能一概而論,例如你計劃在一年後結婚和買樓,一年後必須取回投資資金,那麼就不宜過份進取,以免影響人生大計。

    投資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比例,只有與你人生節奏相符的配置。若資金一年後要用於結婚或買樓首期,重點是保本,應以債券或貨幣基金為主;若目標是十年後的退休儲蓄,則可承受更大波動,採取以股票基金為核心的長線組合。請記住:風險承受度不只是心理問題,而是時間問題,時間越長,市場波動帶來的短期起伏就越能被消化。

    3. 研究基金投資策略及公司背景

    買基金前,記得閱讀基金簡報、年報等銷售文件,了解其投資目標及歷史表現。其中一個非常值得參考的指標,是基金能否跑贏基準指數,長期跑贏指數的話,反映投資團隊決策優異。另外,亦可留意基金的派息、貨幣對沖等政策。

    基金規模方面,雖然大型基金印證其受歡迎程度及市場影響力,但靈活程度較低,資產價格亦可能較低,但小型基金的流通性、分散風險程度及資源卻可能遜於大型基金,故基金規模與回報沒有必然關係。

    基金公司的名氣、背景、團隊經驗等,雖然與回報沒有一定關係,但傳統大型基金公司,長線回報往往穩健。新晉基金公司並非不好,但股神巴菲特的名言「潮退先知邊個冇著泳褲」還是有一定道理。

    舉個例,近年美國科技股正值大牛市,ARK Invest幾隻專攻科技股的主動型ETF翻了幾翻,讓創辦人兼基金經理Cathie Wood成功打響名堂,惟2021年及其後Cathie Wood的多隻愛股表現未如理想,股民及投資界多了對ARK Invest的質疑之聲,指其分析師團隊經驗不足、風險管理馬虎,沒有為市況逆轉作充份準備。我們不能否認ARK Invest確是眼光獨到,但如要長線投資基金,不能不考慮基金公司在熊市中的應對策略及風格。

    4. 基金管理費及交易成本

    投資基金會涉及多數交易費用,投資互惠基金的主要收費,包括買入時收取的認購費、沽出時支付的贖回費,以及持貨期間的管理年費及託管費。

    假設你投資HK$100,000,年回報率固定為5%;若基金每年收取1%管理費,實際回報就降為4%。乍看差距只是一個百分點,但在時間的複利效應下,結果卻天差地遠。三十年後,沒有管理費的投資可增值至約HK$432,000,而扣除1%費用後僅得約HK$324,000,足足少了超過HK$100,000。換言之,那看似微不足道的1%,在長期投資中足以吞蝕你近四分之一的潛在收益。

    基金投資平台如uSMART富途Endowus財富等,對部份或全部基金免收認購費及贖回費,有助降低支出。

    比較美股投資戶口收費及迎新優惠

    港股
    美股
    加密貨幣
    #買基金
    Share:
    Share via FacebookShare via TwitterShare via WhatsAppShare via LinkedInShare via URL
    Share via FacebookShare via TwitterShare via WhatsAppShare via LinkedInShare via URL
    作者簡介<br/>Planto理財教學團隊

    作者簡介
    Planto理財教學團隊

    Planto理財教學團隊由Planto的理財資訊分析員、研究人員、資深內容編輯及金融科技專家組成,致力提供貼地、專業且中立的理財知識與教學內容,協助讀者作出明智的日常財務決策。認識Planto團隊

    Planto half screen app
    追蹤開支、計劃目標,一切簡單無比簡簡單單地理財
    追蹤我們,接收更多實用資訊!
    instagram
    Instagram
    @planto.hk
    facebook
    Facebook
    @Planto.HK
    linkedin
    LinkedIn
    文章目錄文章目錄
    • 基金是甚麼?公募、互惠基金與ETF的基礎概念

    • 認識主流的基金類別

    • 選擇基金的4大原則

    • 比較美股投資戶口收費及迎新優惠
    Close

    免費訂閱Planto電子報

    緊貼理財知識+最新優惠

    Planto理財App免費試用

    全港下載量超過200,000

    Apple StoreGoogle Play
    MobileMobile
    Planto white logo
    香港灣仔駱克道3號22樓
    Planto Limited © 2025
    虛擬銀行
    虛擬銀行迎新優惠虛擬銀行存款利率比較虛擬銀行銀扣賬卡 / 信用卡虛擬銀行貸款
    虛擬銀行
    dropdown ic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