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或大專畢業是人生重要里程碑,找到第一份全職工作、賺到第一份糧後,意味着要正式開始獨立理財,自主地將薪金分配於儲蓄、投資、家用、娛樂、旅遊等。假如個人財政是一盤生意,你當然希望自己能夠賺錢,而非蝕本貨。但怎樣才可以管好自己盤數?以下分享10個職場新鮮人應避免的錯誤。
1) 缺乏儲錢目標與計劃
周星馳有一句經典對白:「做人如果無夢想,同條鹹魚有乜分別?」
工作賺錢不是只為生存,還要有夢想和目標,才有動力發奮。儲錢亦一樣,請撫心自問:「我啲錢儲嚟做乜?為咗讀PHD?去旅行?買樓?買車?」目標未必要好偉大,但至少要清晰明確,才不致渾渾噩噩。
個人財政預算的分配方式因人而異,坊間有所謂「20-30-50」的黃金比例——出糧後儲起20%,住屋開支控制在30%以下,其餘使費如家用、電話費、娛樂、食飯等合共不可超過50%。如想在香港買樓,月儲20%或不足夠,你可按個人收入、習慣與計劃作調整。你可透過理財app檢討支出是否用得其所,從而改善理財。
2) 租樓支出過高
大學生在住hall生涯習慣自由自在,或不願回家與家人同住,惟香港租金騰貴,租住市區一個300呎至400呎小單位,索價通常過萬元,性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只有約HK$20,000。一個人租樓,單是租金幾可肯定已花費一大部份薪金。
離家自立無非為自由,但若此舉反而令你受租金束縛,豈非本末倒置?如果家人能為你提供棲身之所,請好好考慮繼續與家人同住,既節省租金,每月亦可向父母上繳較高金額家用,報答養育之恩。
3) 過度持有現金,忽略通脹
香港每年通脹率約為2%,而2025年6月本地大型銀行活期存款年利率只得0.25%,假設把HK$100,000全部放到活期戶口,一年後實質購買力將倒退逾HK1,500。
想抵抗通脹,你可考慮只保留 3至6 個月生活費作緊急備用金,其餘資金可轉去短期定存戶口,賺取更高利息,或利用政府 iBond等債券或債券ETF抵禦通脹。更進取的做法,是以3年以上為目標,配置股票與多元資產,提升中長線資產增值。
4) 只依賴單一收入來源
畢業生初入職場,往往將所有時間與精力投放在全職工作上,認為穩定人工已是安全保證。然而,即使你表現良好,也難保不會遇上行業調整或突如其來的裁員。當唯一收入來源中斷,生活便即時陷入壓力。
在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,建立多元收入保護自障個人生活的不二法門。除了靠投資賺被動收入,你亦可考慮發展副業,副業不一定要大張旗鼓,一項簡單技能、一個網上平台,已足以開啟額外現金流,例如售賣電子教材、經營內容平台、參與自由工作等。就算收入不多,亦有助減輕對單一工資的依賴,逐步建立更具彈性的財務生活。
5) 花太多錢消遣娛樂
食一次自助餐花HK$800,買一部新手機索價HK$9,000元,去日本玩消費HK$20,000,這些享受索價不菲。初嘗自主理財的畢業生,難免心癢難耐當上「大花筒」,結果入不敷支。
要維持work life balance,適當消遣娛樂係必要的,但緊記量入為出。想放鬆心身不一定要出國,香港的自然風光從來不輸鄰近亞洲國家,留港行山,到海灘暢泳,都是平民享受。飲食方面,不妨放棄豪飲豪食,走進隱世平民小店,品嘗風味地道的本土美食,亦是廉價而寫意的滋味。
6) 盲目跟風高風險投資
不少年輕人一踏入社會,便急不及待希望透過投資「快錢致富」,社交媒體上經常有KOL或博客大晒炒幣、買股賺錢,令人難免心癢。但高回報往往伴隨高風險,未經思考便盲目入市,結果輸錢收場的故事比比皆是。
理財的本質從來不是追逐一夜暴富,而是長遠、有紀律地累積財富。投資前應先了解風險特性,清楚自己的承受能力,再考慮是否合適。與其盲目跟風,不如穩步建立自己的投資框架,例如定期定額買入環球股票ETF,或由風險較低的基金產品入手,慢慢養成資產配置的習慣。
7) 購買不必要的保險產品
買保險,有助你在發生突發事故、失去主要收入來源時,得到基本生活保障。儲蓄人壽保險、危疾保險、自願醫保等,都各有特色和功用,購買前記得細閱條款,了解紅利是否保證、提早取消保單的後果等重要事項。
你身邊總有幾個朋友或舊同學,忽然約你聚舊,然後推銷保險,但請不要為挨義氣幫朋友開單,而買下你不需要的保險產品。若朋友不斷游說你買保險,而你剛好有需要,請評估這位朋友是否誠實可靠,以及會否在保險業長期發展,避免你日後有需要申領賠償時,才發現條款與你理解的「貨不對辦」;如到時朋友已離職,保單可能淪為無人跟進的「孤兒單」。
8) 忽略MPF戶口
你可能在過去做暑期工時,已擁有多個強積金戶口。戶口金額少,或令你大感食之無味,甚至連自己名下有幾多個戶口也記不起。然而,儘管這一刻強積金賬戶金額不多,亦不失為職場新鮮人初體驗投資的好機會,只要妥善管理、日積月累,他朝你會擁有一筆可觀退休金。
想確認自己有多少個強積金戶口,請填妥並向積金局遞交「 個人帳戶資料查詢表格 」,亦可到到積金局個人電子賬戶查詢網站或下載iOS或Android應用程式。然後,你可選擇整合強積金賬戶,或下載可同時管理多個賬戶的強積金app。
9) 管理信用卡不善
開始全職工作、擁有收入證明後,有人會鬆毛鬆翼,申請多張新信用卡,瘋狂購物,滿足學生時代抑壓多年的購買慾。但用信用卡簽賬必須準時還款,任何遲找卡數記錄,都會在個人信貸記錄留下5年烙印,他朝要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,亦可能受影響。畢業生擁有一至兩張信用卡已經足夠,否則申請得太多,每張還款日期不一,只會增加忘記還款風險。你亦可使用理財app提醒自己在還款日前準時找卡數。
10) 忽略稅務規劃與扣稅機會
不少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以為自己人工不高,交稅負擔不大,因此很多時忽略了稅務規劃。其實,香港薪俸稅制度下,只要懂得運用政府提供的扣稅項目,便可提早為未來儲蓄同時減輕稅負。自願性強積金供款(TVC)、自願醫保計劃(VHIS)和延期年金,都是常見的可扣稅項目,每年可助你節省高達五位數稅務事出。畢業生應提早了解各項計劃的條件與操作方式,每年主動部署扣稅策略,而不是到了報稅最後限期才臨急抱佛腳,隨便提交報稅表了事。
💡一站式理財App 管理儲蓄與投資
Planto是由香港團隊研發的個人理財App,可連結銀行與理財戶口,幫你管理每月收支、訂立儲蓄目標,所有電子錢包、投資戶口、強積金、物業等資產狀況一目了然,仲識自動提你準時找信用卡卡數,避免罰款。
Planto用戶除了可享極簡理財之便利外,更可接收獨家理財產品優惠通知、理財教學內容。立即下載Planto,體驗智能理財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