債券是熱門的投資工具之一,以深受機構和零售投資者歡迎的美國國庫債券為例,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,截至2024年12月由公眾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高達28萬億美元。對比之下,港股總市值約是4.5億美元(約35萬億港元),而比特幣的總市值則是約2萬億美元,反映美債是全球舉足輕重的投資資產。
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中,債券提供穩定及可預期的回報,既可分散投資風險,亦有利我們做中長線理財規劃,是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在實際操作中,投資者應如何善用債券特性,爭取最大回報?短期與長期債券應如何抉擇?如何分散風險保本甚至贏錢?本文深入講解債券的投資策略。
債券的特色
債券是固定收益工具,投資者透過購買債券,向債券發行人(政府、企業或其他機構)提供資金,並定期獲得利息回報,到期時取回本金。其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固定收益穩定:債券的利息支付通常是固定的,適合需要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。
- 鎖定本金:債券到期時,發行人需償還本金。本金回收價是一認購時已知的,具高度可預測性,代表資產價格波動性更低。但需注意若發行機構違約,本金可能受損。
- 信用評級及風險:債券收益與發行方的信用評級相關,信用風險高的債券通常提供更高收益,但違約風險也增加,高信用評級的政府債券更常常被視作低風險投資產品。而
- 有不同投資期限:市面上流通的債券,從短期(1至5年)到長期(10年以上)都任君選擇,投資者可根據投資計劃選擇適合的期限。
- 價格具波動性:雖然利息收益是固定,但債價往往受利率變動影響,債券價格與利率呈反比關係,長期債券波動更顯著。
- 分散風險:債券價格波動通常較小,可作為投資組合中的穩定基石。在市場動盪時,債券的避險作用尤為明顯,是降低整體投資風險的有效工具。
長期VS短期債券 點揀好?
債券可根據償還限期分為投資短期、中期及長期債券。短債通常指期限通常在1年內的債券;長債期限一般是10年以上;中期債券則介乎兩者之間。
短期債券 | 長期債券 | |
---|---|---|
收益率 | 通常較高,反映近期利率及政策變化 | 收益率通常較低,但減息時長債會升值 |
價格波動 | 受利率影響小,價格穩定 | 對利率高度敏感,波動性較大 |
風險承受能力 | 適合風險偏好低的投資者,能迅速應對市場變動 | 適合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,能承受長期市場波動 |
流動性 | 流動性高,可快速變現 | 流動性相對低,但適合作為長期資產配置 |
用途 | 短期資金周轉或避險 | 鎖定長期收益,適合作為退休金等長遠生涯規劃用 |
不同年期的美國國債收益率比較
美國國債收益率因應市場狀況而變動,以下是2024年12月11日不同期限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數據:
國債期限 | 債券收益率(截至2024年12月10日) |
---|---|
1個月 | 4.424% |
3個月 | 4.418% |
6個月 | 4.375% |
1年期 | 4.278% |
2年期 | 4.168% |
5年期 | 4.114% |
10年期 | 4.242% |
20年期 | 4.508% |
30年期 | 4.429% |
資料來源:Investing.com |
截至2024年底,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部分呈現曲線倒掛現象,即短期國債收益率(如3個月為4.418%)高過長期國債收益率(如10年期為4.242%),反映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放緩的預期。投資者應如何根據長短債的利率變化作出部署?
短期債券:把握高收益、保持流動性
短期國債(如3個月至1年期)的收益率目前處於約4.4%高位,適合希望穩健增值並保持資金靈活性的投資者。在減息周期,短債可為你持續提供高過新債券的高收益,甚至可從債價上升賺到少量回報。而即使未來利率仍有可能上升,短期國債受到的影響極小,而且可以迅速在到期再投入高收益的新債券中,亦適合作用一筆容易套現的資金,待市場進一步明朗後再做其他長遠投資決策。⠀
長期債券:避險同時把握獲利機會
長期國債(如10年期至30年期)的收益率目前約為4.2%至4.5%。如果市場進一步預期經濟放緩,美聯儲可能持續減息,屆時長期國債的價格將會上升,帶來可觀的回報。因此,如果你確信債券利率已接近頂峰或即將下降,長期國債是鎖定低風險資本增值的最佳選擇。此外,在經濟下行時期,長期國債往往是避險資金的首選,因為高利率及其市場需求上升將進一步推高債價。如果你正在為退休儲錢,長期國債是提供穩定收益的實用工具。
加息/減息周期的債券投資策略
美聯儲在2024下半年啟動減息周期,如上文所述,利率變化將顯著地影響美國國債利率。在不同市場周期,投資美債應採取甚麼策略?
減息周期的債券投資策略
短期債券 | 長期債券 | |
---|---|---|
收益率 | 穩定,但到期後可能再投資債券的收益會下降 | 收益穩定,若利率大幅下降,收益就更具吸引力 |
價格波動 | 對利率變化不敏感,價格波動料不大 | 對利率變化高度敏感,價格波動可帶來資本收益 |
流動性 | 流動性強,適合靈活調整資金配置 | 流動性低,但適合長期持有 |
減息時最佳策略 | 持有期間收益穩定,減息後快速到期再配置新資產 | 利率下降時價格大幅上漲,適合預期減息幅度較大的投資者 |
加息環境的債券投資策略
特性 | 短期債券 | 長期債券 |
---|---|---|
收益率 | 現有債券的票息收益吸引力下降,但短債投資者可較快取回本金 | 現有債券的票息收益吸引力下降 |
價格波動 | 對利率變化不敏感,價格波動小 | 對利率高度敏感,價格會下跌 |
市場需求 | 加息時更受歡迎,因高流動性和有更高收益 | 市場需求下降 |
加息時最佳策略 | 適合追求穩定收益,想避免價格波動的投資者 | 適合耐心等待加息結束後,價格回升的長期配置型投資者。市場利率接近頂峰時,投資者能以折扣價格買入並於未來獲利 |
買入債券後價格下跌,應如何部署?
在做長遠投資的過程中,我們難免會遇上持有債券價格下跌的時期,投資者應如何應對市場挑戰,減少損失並尋找潛在機會?以下有3種債價下跌的應對策略:
1) 持有到期策略
現有債券在到期時,發行方會償還債券面值本金,債券票息收益可在投資期間固定,與市場利率變動無關。對於穩健型投資者來說,持有到期能完全避免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虧損。
假設某投資者持有一張面值100,000美元、票面利率3%、期限5年的債券。每年固定票息收益為:
100,000美元 × 3%= 3,000美元。
持有債券期間,假設市場利率上升至5%,使債券價格跌至95,000美元,但只要持有至到期,投資者仍能獲得以下收益:3,000美元/年 × 5年 = 15,000美元。
與此同時,投資者可在債券到期後收回本金,即總共收取115,000美元。由此可見,無論市場價格波動如何,持有到期能保障本金和票息的全額收益,適合追求穩健回報的投資者。
2) 低點買入舊債券,捕捉價格回升機會
加息期間,舊有債券價格下跌,但投資者亦得到以折扣買入的機會。如果未來利率持續下降,這些低價買入的債券價格將回升,投資者可獲得資本利得及票息收益。市場預期利率接近頂峰時,是採取「襯低吸納」策略的最佳時機。
3) 集中投資短期債券
短期債券受利率變動影響小,價格波動有限,且隨到期日臨近,市場價格會趨向面值,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回報。在加息期間,短期債券價格一般只會小幅度下跌,到期時投資者仍可獲取本金和利息,避免因利率波動造成的資本損失。
善用債券分散投資風險
分散風險是長線投資的成功法則,而債券因其穩健及容易預測的特性,成為分散投資風險的理想工具。
更重要的是,股票與債券的表現在歷史上常常呈現負相關性,當股市因經濟衰退或市場恐慌下跌時,債券價格往往上漲,這意味著在股市大幅波動時,配置債券能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總體波動性。不過,2022年受疫情導致的亂市影響,市場出現「股債齊跌」,因此債券對沖股市的作用亦有時會失效的。
「60/40」股債比例的投資策略
如何利用債券,平衡股市的投資風險?
「60/40」股債比例的投資組合,是投資界經典的資產配置策略,指的將60%的資金投資於股票以追求資本增值,40%的資金投資於債券以提供穩定性和分散風險。這種配置被認為能在追求回報的同時,有效管理風險,是適合大多數中長期投資者的平衡策略。
怎樣執行60/40股債投資策略?
- 選擇資產類別:股票方面不一定要自行選擇個股,「懶人」投資者可買入涵蓋多樣化行業和地域的指數基金或全球股票基金,分散單一市場的風險。債券:可選擇政府債券、投資級企業債或債券基金,根據風險承受能力調整債券的類型。
- 定期再平衡: 隨著市場價格變動,你資產比例可能偏離60/40的配置。如果股票表現大幅跑贏,比例可能變為70/30,此時應賣出部分股票並增加債券,透過再平衡操作,將比例重新調整回60/40。
當然,60/40股債比例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。年輕投資者可以考慮更高的股票比例(如80/20)以追求更高回報;而退休人士則可能降低股票比例(如50/50)以提高穩定性。無論如何,債券的穩定的回報和避險功能,都能在投資組合發揮重要作用。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,透過將債券納入投資組合,都有助投資者控制風險,實現長線資產穩健增值。
熱門投資戶口收費比較
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