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工仔每月把辛苦賺到血汗錢用作供強積金,不管是否供得心甘情願,目標也是為退休後安享晚年。惟投資涉及風險,2022上半年香港打工仔的強積金人均蝕超過HK$3萬,實在令人肉赤。以下分享強積金常見的5大常見謬誤,助大家好好管理資產。
謬誤1:強積金賬戶數目越多,行政費越貴?
每個強積金賬戶都會被受託人收取行政費用,但收費一般是以賬戶結餘的百分比計算,而不是收取定額費用。因此,強積金個人賬戶的多寡,跟僱員須支付的手績費無直接關係,整合強積金戶口不一定能慳錢。
事實上,同時擁有多個強積金賬戶有助分散投資風險,打工仔轉工時並不一定要把所有強積金賬戶整合為一。你可選擇用一個強積金app管理多個戶口及比較基金表現。
謬誤2:遇上市場波動時,應該馬上轉換基金組合避險?
強積金屬長遠投資,不宜短炒。儘管轉換基金組合一般不會額外收取手續費,但強積金的買賣並非如股票般可即時完成交易,買賣價格要等到收市才能確認,投資者無法指定買入及賣出價格,易因市場波動而增加風險。
另外,不少基金有限制每年轉換組合的次數,短炒策略難以應用。因此,打工仔不應因短期波動就馬上更改基金組合,而要考慮長遠的走勢。
謬誤3:強積金收費越貴,表現越好?
雖然收數平的基金不少是追蹤指數基金,但表現不一定遜色。以截至2018年12月的基金表現為例,債券基金5年期內回報率較佳的,都是收費較便宜的基金;股票基金方面,5年期回報率最好的基金,行政費僅為0.79%,「性價比」相當高。另一邊廂,平價基金也有跑輸大市的,這反映基金收費與表現並沒有顯著關係。
謬誤4:保守基金一定能保本?
保守基金多投資於低風險的港元資產,如銀行存款及債券,但基金表現仍會受利率波動影響,也有機會跑輸通脹,變相蝕本。
謬誤5:每個人有一次機會提早拎強積金?
坊間有個說法,指打工仔每人有一次機會以「永久性地離開香港」為由,提早領取強積金賬戶內的所有累算權益。然而,若打工仔虛報永久離開香港,即屬違法。近年曾發生多宗打工仔涉嫌以虛假聲明詐領強積金而被起訴的案件。
按現行法例,打工仔只有6種情況下才能提早取回強積金累算權益,包括提早退休、永久性地離開香港、完全喪失行為能力、罹患末期疾病、小額結餘或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