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險是一道理財保護傘,讓我們在面對疾病、意外時,獲得額外應急資金。從來沒有人嫌保障多,只會嫌保費貴,尤其是當步入退休年齡時,長者投保的保費必然昂貴,保單上會有更多不保事項,使不少沒有工作收入長者對買保險卻步。
決定買或不買險時,長者應考慮哪些因素?香港男女性平均壽命達82.71歲及88.14歲,退休後的歲月仍多的是,須慎選保險計劃,確保長遠有利醫療安排以至家庭財務。
建立與時並進的保險與理財觀念
老一輩人或自忖從來不買保險,一直活得好端端,何必臨老才多此一舉?
「十年河東,十年河西」,30年前的保險產品及市場並不成熟,社會經濟狀況與今日的差異如滄海桑田,當日不買保險的決定看似做對了,但以現今的時空來衡量,卻未必正確。
過去市場上為長者而設的保險產品不多,退休人士的選擇寥寥可數,予人長者無法投保的觀感,但近年不少醫療、意外等保險受保年齡延至100歲,投保年齡限制亦逐漸放寬,想買保障的長者絕非冇得揀。
此外,戰後嬰兒潮出生的50、60後見證香港經濟飛黃騰達,致富機會處處,或使你忽略未雨綢繆的重要性。須知道,退休人士未來可能要在沒有工作收入下活20甚至30年,這是你首次面對的長遠理財挑戰。所以,切忌對舊日的成功理財方程式過份自信,應重新學習及認識保險及理財概念。
準確計算現有保障及資產狀況
儘管保障未必足夠,但長者退休時手上可能持有一、兩份保單,但受通脹影響,當日看似可觀的賠償金額,今日或已不敷應用,還未計算日後通脹及醫療支出仍會連年增長。
又或者,一些舊式醫療保險只保障至65歲,晚年想有保障只能重新再買;即使仍然生效,部份舊保單對每次理賠的次數、每次入院的賠償額、支援的藥物及治療方法,可能設有較嚴謹的限額及限制。退休時,你要將手頭上的保單好好慎視一番,清楚自己有甚麼保障。
此外,退休人士可能已累積了豐厚的物業、收息股、債券等資產,這可為你帶來被動收入;子女亦可能為每月向你支付家用。支出方面,則因應對生活質素、居屋環境、興趣等因素而異,不能一概而論,但要仔細計清。
了解個人財務後,你可選擇以下部署:
- 不買保險,用被動及資產收入應付支出,必要時變賣資產
- 不買保險,但收入及財務狀況不足以應付晚年醫療使費,須依賴公營醫療服務
- 買保險,用儲蓄、被動收入、家用等支付保費
- 買保障,但因收入有限,要在生活質素與保障範圍之間作取捨
緊記保險是非常個人化的產品,你須按個人健康、財務、生活習慣等因素,作出最適合自己的安排。
認清公營醫療服務的限制
香港公營醫療服務長期供不應求,專科接收新症的輪候時間往往以年計,病人如不求諸私家醫療服務,有機會錯失最佳診治時機。
另外,治療癌症用的標靶藥及免疫治療藥物,大都需要自費,藥費每月可達數萬至數十萬元,病人僅在符合少數特定情況下才可獲資助。換句話說,癌症等嚴重疾病患者,單靠公營醫療體系很難獲得優質治療。
市場上一些專門針對癌症的保險計劃,可資助患者在私家醫院進行化療、標靶治療及手術等費用,更可定期重新計算賠償上限,讓患者多次理賠,並保障至終生。
注意附帶投資成份保險產品的風險
市場上不少保險產品具有投資成份,如長者期望在投保的同時獲取回報,必定細閱條款了解箇中風險。相比起「純醫療」、「純危疾」、「純人壽」等產品,具備投資成份保單保費昂貴得多。
保險經紀製作計劃書上,通常會列出保單的累算投資回報及價值,但回報有保證及非保證部份,不宜期望過高;但投保人一般須於指定年期後才能提取現金價值,提前領款會虧本。長者不宜被鎖住資金過久,故要注意保單的提款年期限制。
在眾多具投資功能保險產品中,年金保單近年較受長者歡迎。投保人完成供款後,即可在指定歲數後(如60歲起)每月領取年金入息,讓長者退休後有穩定收入,同時享有人壽保障。
部份合資格廷期年金(QDAP)還兼具扣稅功能,連同可扣稅強積金自願性供款,每人每年可享HK$60,000稅務扣除額。以最高17%薪俸稅稅率計算,每年可慳稅HK$10,200。
越早投保越有利
近年,市場上越多越多接受長者投保的醫療產品,以 自願醫保(VHIS) 為例,投保年齡上限高達80歲。然而,在年輕時趁早投保,仍比年老才買保險着數。
保險公司收到投保申請後,會按投保人健康狀況、病史等核保,年紀大的退休人士,自然有較多身體毛病及病歷可追溯,保險公司或因此拒保、調整保費,或在保單上加入不保事項,以平衡風險。
另外,不少保險計劃雖然「保證續保至100歲」,但仍會按年齡增長加收保費,假設年輕人與長者購買相同保額的保障,長者保費必然更貴。
定期檢閱保險條款
保險產品日新月異,你的財務狀況亦隨人生階段變化,因此記得不時檢閱保險條款,有需要時可按個人供款能力及需要,調整保障範圍。
不過,長者亦要避免輕信經紀游說而隨意轉保,畢竟保險業界良莠不齊,難保有經紀為了賺佣,而游說長者轉保及加購未必需要的保險產品。步入晚年,長者或精力不足,難以理解複雜條款及妥善部署理財,你須確保身邊有可靠的伴侶、子女或親友能助力一臂之力,作出正確的抉擇。